適時科普
蒙藥長調(二)——蒙藥的分類
(編寫:中國醫藥文化網、中國藥文化研究會蒙藥分會)
蒙藥種類繁多,資源豐富,分布較廣。主要來源于自然界的植物、動物和礦物,且以植物藥為主!睹伤幷洹肥珍浀879種蒙藥中,植物藥約占62%,動物藥約占17%,礦物藥約占21%!秲让晒琶伤幉臉藴省罚1987年版)收錄的322種蒙藥中,植物藥222種,動物藥40種,礦物藥42種,其他類17種,植物藥占總數的69%。
早期的蒙藥材品種數量少,分類采用傳統的分類方法,即按藥物的自然屬性分類、按功效分類和按藥味分類等方法,F代蒙藥材分類法以性能分類、性味功能結合分類和按照用藥部位分類等方法為常見,既傳承歷史,又吸收現代科學發展的成果,從而體現了蒙藥遵循蒙醫基礎理論指導下的實踐共性,為臨床用藥和學習研究蒙藥提供了方便。
1.傳統蒙藥分類
(1)按藥物自然屬性分類:古代文獻中絕大部分是按藥物的自然屬性將蒙藥分為珠寶類、石類、土類、汁液精華類、木類、草類、動物類等七大類。18世紀蒙醫藥學家伊希巴拉珠爾所著的《認藥白晶鑒》、羅布桑蘇勒和木編著的《認藥學》、占布拉道爾吉所著的《蒙藥正典》均按藥物的自然屬性分類!睹伤幷洹愤切合實用地采用二級分類,如珠寶類分為可熔和不可熔等。
(2)按藥物功效分類:蒙藥古代典籍中按其主要功效來分類,如清熱類藥物(冰片、檀香等)、清希拉類藥物(當藥、波棱瓜子等)、祛瘟類藥物(角茴香、黃連等)、利尿類藥物(海金沙、硇砂等)、瀉下類藥物(巴豆、臘腸果等)。
(3)按藥味分類:《甘露之泉》《哲對寧諾爾》(蒙醫藥選編)等典籍中按藥物六味進行分類。如甘草、葡萄干之類屬于甘味藥;石榴、梔子之類屬于酸味藥;光明鹽、硇砂之類屬于咸味藥;膽汁、黃柏之類屬于苦味藥;干姜、蓽撥之類屬于辛味藥;訶子、拳參之類屬于澀味藥。
2.現代蒙藥分類
(1)按藥物功效分類:蒙藥學方面的教材、專著、科普類參考書等大多采用此類分類,其特點是能夠突出蒙藥的藥性、藥理作用和功效,針對臨床應用,實用性強!吨袊t學百科全書·蒙醫分卷》按藥物效用分了17大類,分別是抑赫依藥物、清希拉藥物、祛巴達干藥物、理血藥物、祛黃水藥物、驅蟲藥、促使熱疾成型的藥物、清熱藥物、殺粘藥、利尿逐水益腎藥、破痞去滯藥、止咳化痰藥、瀉下藥、止瀉藥、滋補強壯、創傷藥物、類外藥物。
(2)按藥用部位分類:主要適用于植物類藥物,即根據藥用植物的入藥部位,分為根及根莖、莖、葉、花、果實及種子、全草、樹脂等類等,蒙藥材鑒定或蒙藥材研究著作一般采用此分類法。第一部《內蒙古蒙藥材標準》(1987年版)即用此法分類為八大類。動物類蒙藥也常按入藥器官進行分類,如心、肺、肝、膽、油脂、血、皮、骨等。
(3)按蒙藥基原分類:根據蒙藥材來源,其原植物或原動物在自然界中的位置,將藥物按現代植物學或動物學的分類系統歸類,如綱目、科、屬、種。藥用植物學、藥用動物學等專業類著作一般采用此分類法,其特點是通過規范的學名和精確而系統的分類,有利于解決蒙藥的同名異物等復雜品種問題,并根據動植物類群間的親緣關系,開辟和擴大蒙藥資源的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