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時科普
蒙藥長調(三)——蒙藥炮制
(編寫:中國醫藥文化網、中國藥文化研究會蒙藥分會)
蒙藥炮制的目的
1.保證用藥安全
有些藥物雖有較好的療效,但因毒性或副作用太大,臨床應用不安全。經合理炮制可降低其毒性或副作用。如草烏常用訶子湯或童便浸制,以降低其毒性。
2.提高藥物療效
對蒙藥進行炮制的過程常常需要使用到輔料,輔料包括液體或者固體,增加輔料在于提升藥物療效,尤其對于蜂蜜、白酒等液體輔料,這些輔料原本就具有一定的藥理特性,將輔料同主藥材進行混合炮制可起到協同作用。比如手參加牛奶進行炮制能夠強化藥物滋補作用,提高療效。
3.轉變或緩和藥物性能
部分藥材的性能不滿足臨床用藥需求,然而經炮制就可以轉變藥物性能,這樣使得藥材能更加滿足患者用藥需求。比如壯西,煅透冷水淬之,入涼性方劑。煅透白酒淬之,入溫性性方劑。煅透酸奶淬之則入平性方劑。有些作用峻猛之藥,經過炮制變成作用緩和之藥。
4.便于藥材貯藏
很多蒙藥藥材能直接使用,且藥效上新鮮藥材還常優于干制品,然而受藥材產地的影響,新鮮藥材因運輸及保質期的影響,常使得藥材出現蟲蛀、霉變等變質情況。對此可通過對蒙藥藥材進行炮制以便于藥材的轉運及存儲。
(鹿皮藥袋)
5.便于蒙藥的制劑
質地堅硬的礦物或動植物藥材很難粉粹,不便制劑。通過炮制,使之質地酥脆而便于粉粹。如明煅松石,煅淬磁石,角類藥材火灰煨制等。
6.利于服用
動物類藥物或其他一些有特異氣味的藥物,往往被患者厭惡,服后容易惡心、嘔吐等不良反應,故常用烘、焙、煨、炒等方法處理,以達到矯臭、矯味,利于服用之目的。
蒙藥炮制的方法
1.直接修制
(1)凈制:對藥物進行純凈處理,方法包括挑選、刮除、刷洗、過篩等,借助這些方法讓藥材中含有的無效雜志、無用成分清除。
(2)粉粹:根據制劑制備需求,應用搗、捻、挫等修制方式進行蒙藥粉碎處理。
(3)切制:按照一定規格及切制操作進行修制,這便于蒙藥的干燥及貯藏,且在進行調制的時候也便于稱取。
(各年代的藥碾子)
2.水制
(1)洗:用清水洗凈藥材,以減弱藥材自身的毒性和除去雜質;
(2)漂:將藥材置多水或長流水中浸泡一段時間,并不斷換水,以去掉腥味,減弱其毒性;
(3)泡:將藥材置清水或其他液體輔料內浸泡。如草烏置訶子湯或童便內浸泡,以降其毒性;
(4)潤:一般不需要浸泡的藥材噴淋適量的水或其他液體輔料徐徐入內,使藥材質地變得柔軟,切制飲片,晾干;
(5)水飛:制極細粉末時,將不溶于水的藥材粉碎后置乳缽或碾槽內加水共研,攪拌,傾出混懸液,沉淀后分出干燥。此法常用于礦物類藥物的制粉。
3.火制
(1)炒:此法分清炒和加輔料拌炒兩種方法。
清炒是將藥材直接放入鍋內,根據藥用需要炒黃、炒焦或炒炭。拌炒常用的輔料有砂、米、麩等。
拌炒使藥物受熱均勻酥脆,有效成分不易受損,易于研制,便于服用。
(2)煅:將藥材用猛火直接或間接燒紅燒透。使質地松脆,易于粉碎,充分發揮療效。煅法多用于礦物藥或貝殼類藥。
(3)煨:利用濕紙或面糊包住裹藥材,埋于熱火灰中,以紙或面焦黑為度,放冷后剝去紙或面。此法是利用紙和面來吸收藥物中的部分毒性和油脂部分,減少藥物的副作用。
(4)烘與焙:烘與焙同是用微火加熱的方法,使藥材干燥而減弱藥物的烈性。
(5)炙:是用液體作為輔料將藥物拌好,以改變藥性,增強療效或減少副作用的炮制方法。通常使用的液體輔料有蜜、酒、醋、鹽水等。
4.水火共制
(1)煮:就是用液體輔料與藥物共煮,以輔料被吸收為度,才能獲得治療需要的效果。如手掌參與牛奶同煮,才能獲得治療需要的效果。
(2)蒸:將藥物放入蒸籠中,利用水蒸氣加熱,或加輔料共蒸,以改善和增強藥效。如蒸人參﹑肉蓯蓉﹑玉竹等。
(3)淬:是將藥物煅紅后,迅速投入水或液體輔料中,使其酥脆。淬法不僅易于粉碎,而且輔料容易被其吸收,可發揮預期療效。如醋淬磁石、代赭石,酒淬寒水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