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香本草
芳香療法——一種運用自然療法的新型醫療保健方式
芳香療法——一種運用自然療法的新型醫療保健方式
芳香療法是指將氣味芳香的藥物,如丁香、藿香、木香、白芷、薄荷、冰片、麝香等,制成適當的劑型,作用于全身或局部以防治疾病的方法。
1928年法國Rene Maurice Gatteffosse首次提出“aromatherapie”這一名稱,意為“芳香療法”,英語“Aromatherapy”。西醫芳香療法經歷了提取植物精油、被化學合成精油取代、回歸植物提取并開展臨床研究發展、成熟歷程。而中醫芳香療法在發展中被歸入中醫外治法的范疇——“香薰療法”和“熏洗療法”。
芳香療法是一種有著悠久歷史的回歸自然療法,結合了藝術與治療雙重功能,綜合性考慮到了人體生理和心靈深處的需求。中醫芳香療法和西醫芳香療法是兩類芳香療法,兩者在理論淵源、使用過程等方面均具相關性,廣泛應用于醫療保健領域。
但芳香療法在我國臨床護理工作中使用現況不夠成熟,缺乏統一的規范和標準。
芳香療法歷史發展
芳香療法在最古老的文明歷史中早有記載,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最早是古埃及人使用一種普通的浸漬方法,從芳香植物中萃取出精油,并在沐浴后用芳香油進行按摩,起到保護肌膚的作用。
“芳香療法”一詞雖源自歐洲,但中醫芳香療法歷史更為悠久,在歷代中醫文獻中均有記載,并在民間廣泛流傳。早在殷商甲骨文中便有熏燎、艾蒸和釀制香酒的記載,至周代就有佩帶香囊、沐浴蘭湯的習俗。
真正有文獻記載的便是先秦時代《山海經》中薰草“佩之可以已癘”。由此說明了當時已形成使用芳香藥物防治疾病、辟穢消毒、清潔環境的風俗習慣。至戰國時期,芳香療法逐漸從生活習俗發展為醫療手段,并記載于我國最早的醫學典籍《黃帝內經》中,“用淳酒二十升、蜀椒一升、干姜一斤、桂心一斤,凡四種,皆皔咀,漬酒中。用綿絮一斤,細白布一丈,并內酒中……”。
唐代,芳香療法有了進一步發展,如孫思邈《備急千金要方》指出,太乙流金散煙熏,赤散搐鼻、辟瘟殺鬼丸香佩、粉身散作粉劑撲身、桃枝洗方外浴等外治方法可起防治溫病的作用,并在“辟溫”一節中詳細記載。
《本草綱目》更是對芳香療法的用藥方式,進行總結、創新及更全面的介紹,如涂法、擦法、敷法、撲法、吹法、含漱法、浴法等。清代,吳師機編著的《理瀹駢文》對芳香療法的作用機理、辨證論治、藥物選擇、用法用量、注意事項等作了系統的闡述。
直至現代,隨著社會的發展,中醫芳香療法的發展逐漸完善,給藥方式種類也多樣化,如中藥精油、中藥香薰、中藥噴霧等。
現代形式的芳香療法起源于20世紀20年代。1910年,法國化學家Rene—Maurice Gattefosse(1881~1950)一次在自己家的香料實驗室里不小心燙了手,在驚慌下立刻從身邊瓶子里倒出薰衣草油涂在手上,他的手很快就痊愈并且沒有傷疤。他認為這是因為薰衣草油的奇特效果,于是對香精油的醫療特性非常感興趣。他把這一新領域命名為“芳香療法”,并于1928年出版了他的發現成果。近十幾年來,芳香療法以驚人的速度發展和成長,無論是在歐洲還是在美國,越來越多的醫院和診所都開設了這種治療。許多按摩診所和SPA館都提供芳香按摩治療,而且在藥房和健康食品店里許多商品的標簽上,也都印上了“芳香療法”的字樣,芳香療法逐漸走進了普通人的生活。
芳香療法分類
1.中醫芳香療法和西醫芳香療法
中醫芳香療法是指利用中藥材的芳香性氣味或其提取出的芳香精油,以各種形式作用于人體,達到調節臟腑氣機,調和臟腑陰陽的作用。
西醫芳香療法指芳香治療師利用從植物材料(香草、花和其他芳香植物)中萃取的精油作為物質基礎,以按摩、熏香、沐浴等方式,在舒適的氛圍內幫助人體恢復健康的自然療法。
2.精油種類及作用
芳香植物
常用精油種類:薰衣草、薄荷、檸檬、佛手柑、乳香、甜橙、桉樹、姜、天竺葵和甜馬郁蘭等。研究表明,薰衣草具有良好的鎮靜促眠作用;佛手柑可以減輕壓力和焦慮;天竺葵具有抗菌、抗真菌活性、抗氧化和殺螨效果 。
芳香療法臨床應用現狀
1.治療睡眠障礙
通過對現有的數據庫收錄的有關芳香療法的應用分析,芳香療法在治療原發性失眠與改善術后患者的睡眠質量方面均具有較好的效果。
2.治療認知功能障礙
芳香療法可以通過嗅覺通路改善學習、記憶能力等認知功能,但國內對芳香療法改善認知功能的作用研究還停留在動物實驗階段,尚缺乏相關的臨床實驗研究。
3.治療情緒障礙
芳香療法能夠緩解負面情緒可能與其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受有關,讓患者在精神及身體兩方面均獲得良好的改善。
汪袁云子等全面收集吸入性芳香療法對圍手術期患者焦慮情緒影響的相關研究,認為吸入性芳香療法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焦慮情緒,同時可以緩解疼痛,改善血壓。
4.緩解術后惡心嘔吐癥狀
芳香療法在消化系統方面具有緩解痙攣、促消化作用、促膽汁分泌和保肝的作用,但結合相關的臨床實驗來看,芳香療法在消化系統方面主要用于緩解麻醉術后的嘔吐。
5.治療婦科疾病
結合現有的部分文獻來看,芳香療法在治療婦科疾病方面具有很好的療效。但其實驗所選取的樣本量較小,其結論的推廣仍需要進一步的實驗驗證。
6.治療心腦血管疾病
早在20世紀,就有學者應用家兔高脂血癥和動脈粥樣硬化模型,提出大蒜精油具有明顯的抗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臨床實驗表明應用芳香療法一方面可以降低血壓,另一方面也能緩解高血壓患者的精神和軀體緊張狀態。
7.治療皮膚病
芳香療法在美容方面被廣泛應用,相關的實驗也證實植物精油具有延緩皮膚衰老的功效。使用植物精油針對敏感性皮膚的治療前進行敏感性測試確實非常重要。
另外,部分研究表明芳香療法對伴有鼻塞、流涕、喘悶等鼻炎癥狀的哮喘、肺炎以及慢性前列腺炎也有一定的療效,但是否值得臨床推廣應用仍需大量的臨床實驗證實。
芳香療法作用機理
芳香療法的作用機理主要有兩種主要的假說:藥理學假說和心理學假說。
藥理學假說認為芳香療法通過香氣作用影響人體的自主神經系統/中樞神經系統和/或內分泌系統進而影響人的情緒、生理狀態和行為。
心理學假說提出芳香氣味通過情緒學習、自覺認知、信仰/期望來對人體產生作用,其中主要的觀點是人們對芳香氣味的回應是通過我們的情緒經驗產生的,這些情緒經驗影響著我們對相應香氣做出情緒、認知、行為和生理方面的反應。
芳香療法使用方法
芳香療法的使用方法豐富多樣,按照作用部位可以分為嗅覺、觸覺和口服3類。在臨床應用中常將3種治療方式相結合,形成更有效的治療方式。吸入法、香薰法、芳香蠟燭、香瓶、干香花等方法都是通過嗅覺作用于人體。
按摩法、沐浴法、淋浴法、敷布、潤膚乳和面霜等方法則是通過觸覺作用于人體。芳香精油也可經口服用,內服精油會使精油與體內的處方藥物一起作用發生反應,必須謹慎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