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中的中草藥
“采采芣苢”——車前子治不孕癥
“采采芣苢”出自《詩經·周南·芣苢》,芣苢即車前。用車前子助孕乃遠古的風氣,誦讀此篇,古人以“有之”“掇之”“捋之”表達了農家婦女在采集車前子時的歡快心情。以車前子“令人有子”(《別錄》),焉能不樂!
車前子甘淡而寒,功善利水通淋,說明它能助腎之氣化;其液質稠粘,能益陰液,《別錄》說它“強陰益精”;這就表明車前子具有“補”與“通”的雙重作用。一般而言,利水藥有傷陰之嫌,養陰藥有礙濕之弊。但車前子養陰、利水兩不妨,品質優異。
車前子益精即能強腎,腎主藏精,乃先天之本,關乎人的生育功能。沖為血海,任主胞胎,雖然婦人調經種子注重調理沖任二脈,然而沖任隸屬肝腎,與腎氣的盛衰息息相關。車前子益腎化氣以調沖任,若沖任虛衰,車前子之補助胞宮攝精成孕;若胞宮不潔,車前子之通能清泄瘀濁,啟宮以助孕。其妙用如此。
現代臨床婦女不孕癥大多有明確的診斷,譬如輸卵管堵塞、子宮內膜異位、多囊卵巢等。這些病證乃癥瘕結聚之屬,系濕痰、瘀血阻滯積久而成。濕聚與瘀阻均與氣化不行有關,可謂同源而異派。因瘀停而濕阻者,化瘀即能行水;反之,因濕阻而瘀停者,濕化而瘀自行。車前子疏通絡脈以行氣化,能行水亦能行瘀,且有祛邪而不傷正之妙。擇用于上列諸證,有助于消積水、化癥結,這就賦予車前子助孕以新意。醫圣張仲景曾用桂枝茯苓丸(桂枝、茯苓、丹皮、桃仁、芍藥)療婦人腹中癥瘕,以余之見,消癥用利水滲濕之茯苓與用車前子行瘀同義,可見利水滲濕藥與活血化瘀藥可分亦不可強分。
車前子同樣適用于男子精少、精弱不孕之候。早在《千金方》就載有七子散(五味子、牡荊子、菟絲子、車前子、菥蓂子、蛇床子等)以療“丈夫風虛目暗,精氣衰少無子”。方中采用多味種子類中藥,子乃生氣所鍾,能助化機,萬物不化則不生,故其功獨勝。明人張時徹《攝生眾妙方》所載五子衍宗丸亦為填精種子之良方,藥用:枸杞子、菟絲子各240克,覆盆子120克,五味子、車前子各60克,上藥焙曬干,共為細末,煉蜜丸如梧桐子大,每服空心下九十丸。稱其“男服此藥,添精補髓,疏利腎氣,不問下焦虛實寒熱,服之自能平秘”。諸子甘潤酸收,養之、斂之,聚精氣以益下元。車前子補而能通,此方作佐使之用,既可行補藥之泥滯,又能清利水道,水道清則邪熱去,邪熱不擾精室則精關自固。通以濟澀,此之謂也。